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通識|張展瑋老師】從 民間歌曲 學中國社會課題

30-12-2020
DSE通識-張展瑋老師-民間歌曲-中國社會課題

這陣子在家工作,一邊製作教材,一邊閱讀文獻。電腦開著歌單,在大數據底下,音樂程式能從你選取某一首歌起,已為你安排一整個「合乎口味」的歌單。隨著列表上的歌曲隨機播放著,偶然地也會聽到一些不知名但有驚喜的 民間歌曲 。由於自己本身有教通識及中文的經驗,所以對於一些描繪社會現況的作品,會份外留神。

這次在隨機播放中播出了一首名為「廣東愛情故事」,唱的只是一個普通網民(當然現在人紅了就不一樣)。這首歌初看歌名或聽歌詞時會覺得跟一般的愛情故事無異。然而,在副歌部分的第一句「人在廣東已經漂泊十年」卻引起了我的注意。細聽之下才慢慢聽懂了這是一個離鄉別井的分離故事。

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時,大力發展沿海城市,因而有了急促的經濟起飛,實現了經濟方面的「跨越式發展」。而這急促發展當然背後是善用了「人口紅利」的優勢。大量農村人口抱著改善生活的盼望離鄉別井地走到了城市,謀求生活上的改善。而在他們的選擇裡,「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大城市自然成為了他們「北漂」或「南漂」之地。

DSE通識-張展瑋老師-民間歌曲-中國社會課題

在學生眼中,他們有時很難想像春運時人潮人湧、一票離求的現象。當看到相關的影片或圖象時,偶然也會出現一句:「洗唔洗咁呀」。他們身處香港不明白內地的現況,這是可以明白,而這也造就了解釋及教育的機會。有時我會跟他們說,在這樣的一個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在外漂泊者一年只有那麼半個月可以有機會見到自己離別多時的親人,試問有誰會不珍惜?這每一位在搶火車票的農民,他們成為農民工,以自己雙手成就了中國的龐大勞動人口推動經濟發展,但在國家發展背後,他們因為離鄉別井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也就是大家共知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家庭離異」等現象。在這首歌曲裡,雖未到達這一個層面,但唱者的分離故事,卻肯定不是唯一的個體經驗,而是一個時代下大家都的共同經歷。

在社會學上,我們會討論社會上「失語」一群的遭遇以及社會對他們的責任,而中國經濟發展背後,在轉型的背後,農民工的生活,他們默默付出背後的故事,又有誰會願意細緻傾聽呢?背後的每一個故事,卻是豐富而且扣人心弦的故事。

中國社會課題

這首歌是以普通話作為主要語言,但唱者在當中加入了廣東話部分,這在內地的音樂界並不常見,而如果認真聽,隨意的幾句當中卻有著精心刻劃的心,這些廣東話發音其實並不太標準,我們從中可以推想應該是一個離鄕的農民工在廣東十年的生活中不知覺地所習得。在沒有上課,不自覺地習得另一種語言,其實也就側面描寫出歲月在他生命裡的痕跡。他失去了過往的純樸,學懂了戴上城市的面具,在攀上高峰的過程中,卻錯過了許多生活裡珍貴的點滴。

「就算最後一無所有,也無所畏懼」。但這一切對於他而言,人在外,身不由己,一切物質與執著,到了這刻卻彷彿不再重要。

隨著今天中國實行戶藉制度改革,農民工落戶城市的門檻愈來愈低。不少農民工已漸漸告別大城市的生活而落戶小型城市。同時中國大力進行農村建設,除了大力投放資源推動農村產業升級,例如農業現代化建設,國家投放資金推動農業科技化發展,引入機械提升農產量,黑龍江省的友誼農場便是把科技引入農業的成功例子。中國同時協助農村建設農業生產鏈,使農業並不單只是「種菜」,也可以是工廠的加工品,在物流運輸的過程中同時也在推動農村自身的產業升級。除了經濟層面外,中國亦大力改善農村的居住環境,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改善農村基建,提升人民的生活素質。這一切一切都吸引著農民工從大城市回流。也可以盼望,歌曲裡所描繪的分離以及過往與現在一切因農民工所引伸的社會問題,隨著國家建設與社會進步,會有紓解的一天。

張展瑋老師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

更多DSE資訊︰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