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破解港童學中文難題 無壓力分級課程打好根基

20-11-2025
ballywong251120

對很多香港學生來說,學中文並非易事。在新城知訊台節目《人仔細細》中,主持人黎莉與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探討學中文的困難,以及提及學中文的方法。

因應本地幼兒中文要求,Bally欣喜表示成立了狀學堂首間中文教學中心,與英文教學中心同樣以無壓力和分級教學模式。她指應早在十多年前已有家長提出需求,近年她觀察到普遍小朋友抗拒學中文,認為有必要以有系統的方式進行教學。加上有多位校長朋友向她反映香港學生中文需提升,最終促使她推出「狀元中文課程」。Bally 將課程比喻為「入少林寺學功夫」,先打好根基,當學生掌握學習能力,便能自行去閱讀和做功課。她強調課程不會針對分數而催谷小朋友死記死背。

資深教育顧問團隊

「狀元中文課程」藍本取材自ABC Pathways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的中文課程,以繁體字和廣東話教授,旨在幫助其他不同幼稚園的學生學中文,目前設七級,正計劃推出第八、第九級。課程邀請了強大顧問團隊,包括港大同學會小學前校長黃桂玲,亦獲得播道書院總校長盧偉成校長等多位校長支持。Bally表示,「第七級的學生媲美全香港最頂尖小學的小學一年級下學期或二年級上學期中文水平。」課程適合幼稚園學生至小二學生,建議學生先作評估。

打好根基勝過一生補習

狀學堂設有評估,她舉例指,曾有其幼稚園K3插班生經評估後,要讀K1中文或PN英文,家長起初接受不了,但後來他們有信心孩子能在兩、三年時間追趕進度,打好根基。她坦言若家長只為追分數,應付測考,「這一世都要補習」。反而,當語文根基打好,生升上小學後,英文聽說讀寫都沒大問題,因為已掌握拼音和累積大量詞彙,不僅節省溫習時間,更提升了學習的自信心。她補充,「如果從小時候K1開始讀,已經打穩了功力;後期才加入的,通常都要用兩三年才追回進度,後再超越程度,投入的時間會較長,但基本三、四年已經有足夠的聽、講、讀、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