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孩子屢勸不聽?「畫公仔畫出腸」比說教更有效

23-10-2025
1023ballywong

教出懂得體諒的孩子,從家庭開始。在新城知訊台節目《人仔細細》中,主持人黎莉與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從中秋節一場網上討論,探討公民教育,以及帶出「同行溝通術」。Bally更從家中「輕聲關門」的生活細節開始,一步步教出能體諒他人、為社會著想的下一代。

小童中秋夜喧嘩引熱議

黎莉提到早前中秋節期間一則網絡熱話:有網民發文抱怨,中秋夜晚上12點,仍有小朋友在樓下平台玩耍喧嘩,質疑「有沒有想過會吵到樓上睡覺的人?教孩子基本的公德心是不是應該?」這番言論引發網民討論。有網民反駁:「大時大節難免有噪音,控制不到別人,不如自己自己想想辦法,如關窗或戴耳塞。一年就這幾天玩得晚,多點包容,讓大家開心。」也有人指出:「中秋節翌日雖是假期,但不代表所有人都不用上班」,或是感慨「這一代孩子上學壓力已經很大,連玩樂都要被限制音量。」

這些留言反映出大家存在不同價值觀和想法。Bally聽留言後,認為這是一件值得我們去反思的事,不少人習慣從「對與錯」的角度判斷事情,但她從公民教育角度出發,「因為確實有人在公眾假期仍需工作,他們也需要休息。」

體諒-公民責任-溝通-人仔細細2

公民責任三大核心

Bally進一步闡述公民責任的三個核心:第一,自律不為社會帶來問題;第二,不因自身行為影響身邊的人,例如令家人擔憂或受責;第三,避免因個人行為對社會造成更大困擾,這三點環環相扣。作為公民,Bally認為中秋節當然應讓孩子玩耍,但關鍵在於選址,例如可選擇維園等合適場所。她強調:「家長當然希望孩子放鬆玩樂,但大家往往只從自身角度出發,若能互相體諒、各退一步,才是真正的包容。然而,社會尚未達到真正的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