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伊始,社會關心學生抗逆力問題。在新城知訊台節目《人仔細細》中,主持人黎莉與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探討如何透過建立孩子的自信,提升他們面對挑戰與困難的能力,並引用一齣電影,反思常見的育兒盲點。
開學前接連發生數宗學生墮樓事件,令人痛心,部分死者更留下遺書。面對如此沉重的現實,成年人可以如何回應?
家長有否欣賞孩子強項?
Bally分享了一齣80年代的美國電影,引發深刻反思。電影講述一群男生進入一所超級名校就讀,校風嚴謹,學生勤奮好學。其中一位英文文學老師則以破格的教育方式,透過野外讀詩引導他們追求自己的人生。當中一位男主角熱愛話劇,但爸爸不支持,堅持要他將來成為醫生。在老師的啟發下,男生悄悄地參與話劇活動,同時努力兼顧學業。
最終,這名男生取得七科A的優異成績,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然而,爸爸發現他參與話劇表演後,大感不滿,感覺很失禮,把他帶回家罵了一頓。兒子本想表達自己的想法,但見父親盛怒,只好壓抑內心話,僅回應「Yes Sir」。當晚,他在爸爸抽屜中找到一把槍,了結自己的生命。事後,父母卻指控學校的老師令他兒子產生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