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習、做功課往往成為親子戰場?在新城知訊台節目《人仔細細》中,主持人黎莉與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從三個真實個案,討論育兒路上,孩子成長最需要的關鍵。
個案一:不愛讀書 產生移民念頭
黎莉分享一個個案,朋友的孩子就讀傳統學校四年級,眼見孩子讀得很辛苦,幾乎全級最後幾名,對讀書不感興趣,只喜歡做運動。朋友最近到外國探望朋友,發現當地小朋友讀書很開心,毫無壓力,萌生移民念頭。但錯過了四年班轉校的黃金時間,黎莉便請教Bally會怎樣建議。
Bally認為單純因為「讀書不開心」而移民,是一種消極的逃避。「只看見國外學校的快樂,但她沒有考慮其他大問題,例如欺凌、環境適應、價值觀衝擊等。她直指核心問題是選錯學校,建議小朋友全情投入喜歡的運動,關鍵是不破壞家庭關係和降低小朋友的自信心。
個案二:為谷中文 走更迂迴的路
Bally分享一個真實個案,一一名母語是英語的美籍華裔孩子,因媽媽堅持「中文很重要」而被送進中文小學。結果孩子中文成績全軍覆沒,小朋友由很開朗、很喜歡讀書,變成一個抗拒學習,因為每天面對罰抄和責備。媽媽要求孩子放棄打羽毛球,全力讀書,Bally極力反對:不要抹殺他唯一的興趣,於是孩子繼續打羽球,四年級時贏了學界比賽,五、六年級獲一間超級名校的家教會招手,並獲學校栽培運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