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幾乎人人一部手機,小朋友也不例外,然而許多兒童熱衷於手機遊戲,在新城知訊台節目《人仔細細》中,主持人黎莉與ABC Pathways負責人Bally探討手機遊戲廣告如何無聲無息地影響價值觀,呼籲家長要為小朋友建立思想保護網。
從遊戲廣告到仇恨思維
黎莉分享有次自己在玩手機遊戲時,遊戲彈出色情和意識不良的廣告,在廣告中,別人做錯事,自己可選擇鞭打人、無罪釋放或娶為妾侍。她擔心小朋友未能分辨是非,影響價值觀,「我怕小朋友覺得鞭打人就畫面睇,或者別人犯錯,無了了之」。
Bally以串流平台一齣劇集《混沌少年時》作例子,故事講述一名青春期少年因謀殺女同學而遭逮捕。主角因亞文化「Incel」(非自願獨身)深感困擾。現實中,Incel男人因為基於經濟條件或其他非自願的原因而無法找到伴侶,他們認為女性看不上他們,是女性的錯,於是在網上圍爐取暖,極端者甚至犯下殺人罪行。她提醒家長提防孩子在網絡世界接受的不良訊息,「我們看不到孩子的網絡行為與思想。小朋友讀書、娛樂等,都在網絡世界,他們有機會被人欺凌、侮辱、詐騙、洗腦,甚至改變思想,仇恨女性。」
人有好奇心 越阻止越想看
黎莉坦言擔心自己不知道兒子吸收了什麼資訊,她會自己手機連接兒子的手機時間,並會鎖起遊戲App,待兒子要求想玩的時候,媽媽才因應情況解鎖。但她沒有鎖起瀏覽器,有次她發現兒子用瀏覽器看YouTube,直言防不勝防。
Bally 說,「我們一直用阻止的方法,小朋友始終會進入青春期,可以鎖得幾耐?要記住大人越阻止,小朋友越想去做,我經常說阻止他們,就等於推他們去懸崖邊。他想去接觸,就會自己找渠道,到時更加跌入無底深潭,因為人就是有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