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溝是代與代之間的溝通。按字面解說其實是一個名詞,但當運用起來的時候,代溝就彷彿成了一個負面的形容,形容代與代之間的溝通就是有分歧。
每一個人每一刻所做的決定都會根據自己當時的感覺及想法而作出,而當刻的感覺及想法就是根據人一生中所有大小經歷而累積的經驗中產生的。換句話說,人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包括社會狀態、人際關係等,令人面對同一件事情都會有不同的反應及決定,更何況是在不同年代成長的家長和孩子,兩代的成長環境都截然不同,家長宜先了解這個概念,可以避免代溝的產生,也會開始明白怎麼有時自己教導孩子的概念,孩子都不一定能如你所願能完全吸收應用,同樣地,家長有時也未能完全理解到孩子的看法。
青少年面臨的成長挑戰
青少年在步入青春期時,要面對生理和心理上由孩子轉變成成人的各種挑戰,身心狀態可謂處於比較混亂的成長階段。他們生理上出現結構性的變化,某些生活習慣可能會作出改變,心理上他們需要調整適應,開展更深入的自我了解去建立個人價值,而自我了解的過程中是會經歷迷茫、挫折、失敗等等,在五花八門的刺激下,青少年仍在嘗試學習如何整理思緒及情緒的階段,未能完全掌握合適自己面對難關的方法,所以容易與他人產生摩擦。
代溝:溝通、情緒和家庭關係的挑戰
與青少年相處期間,如果家長或青少年的看法都不被對方接納的話,溝通容易演變成情緒的發洩,再不限於溝通的內容,代溝因而形成。而且因為是一個家庭,有着千絲萬縷的愛時,會令雙方更期望家人明白自己的看法,正正就是因為大家都着緊對方的看法,所以遇到有看法不一樣的時候,雙方的情緒同樣地都會雙雙緊張起來,所以這樣看代溝不單純是一個原因令親子關係變得疏離,也是一個需要照顧好家庭關係的提醒。
4招化解代溝
親子間難以傾談相信不是一時三刻所累積而成的關係,可能是試過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被接納,受到傷害,所以要建立健康溝通關係或把關係修復,也必須給予一些耐性及有效的方法,家長可參考以下方法及例子:
1. 正面鼓勵,用語言清楚表達多謝孩子願意分享他的意見,不含批判性的回應
重點不是他分享的內容而是孩子有什麼想法都願意跟家人分享的動機,這樣才能形成開放及包容的家庭關係。家長可先想清楚自己其實是想孩子跟自己分享他的想法,還是想孩子分享自己認為對的想法。這個反思很重要,因為是兩個方向。
2. 先尊重孩子個人獨特的想法,後分享自己看法
家長與孩子的意見不同,表示孩子是有經過思考,也有自己對事情的喜好。孩子的意見當中一定包含了自己的看法在裡面,才有這樣的決定,所以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先放下事情的對與錯,反而走入事情,跟孩子討論他想法背後的原因。在這個過程,孩子不但可以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尊重,願意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了解事情,讓孩子體驗到被尊重,體會到自己其實都可以同樣站在家長的角度去了解事情,所以家長如果可以先行一步展示尊重,孩子定必可以從中學習。
再者,和孩子討論價值觀的過程中,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根據怎樣的標準、價值觀等去作出決定。從而了解孩子個人特色, 可以加以正向培養,又或者在過程中發現到孩子有扭曲的價值觀就是家長可以幫忙調整的時機了,我們就可以從中探討扭曲的價值觀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以往某一些經歷,家長便幫忙梳理他們的情緒及經歷,讓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3. 用開放性問題,邀請孩子分享她的想法
例子
一個先前曾因為和朋友吵架而感到情緒低落的學生跟爸爸說:
「爸爸,我現在覺得有很多朋友,很開心。」
需要改進的回應
爸爸因為不想孩子受傷,所以希望孩子不要放重關係,便回應
「朋友是不太重要的,你不用那麼開心。」
這回應不但讓孩子感到情緒不被接納,爸爸更沒有把自己真實的擔心表達予孩子,造成溝通誤會。
比較合適的回應
「我為你感到開心而感到高興,有朋友是怎樣令到你覺得開心?不過爸爸有點擔心,如果朋友關係上有再有不快的話你會受傷,你是怎樣看的?」
4. 跟孩子進行循序漸進的對答,過程中多用「我們」,強調孩子不是獨自面對難題
例子
電視正在報道放榜消息,孩子看道便說:
「我覺得讀書是沒有用的,你們大人都很煩,常常覺得讀書就是好。」
需要改進的回應
父母因為痛錫孩子,擔心孩子如果有不讀書不上學的價值觀就會導致前途迷惘,便回應
「讀書當然好,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學習的,多上學就會習慣了。」
這回應不但讓孩子感到情緒不被接納,也沒有把自己真實的擔心表達予孩子,造成溝通誤會。
比較合適的回應
每條問題後,都讓孩子先回應,
「孩子,
– 我感覺到你情緒有變,是怎麼一回事?
– 是不是電視上播放的內容令到你感到不舒服?
– 令你有什麼想法?
– 原來每看到有關成績的事情都會令到你感到不安,原因是你對現在的學習感到有點無力…
– 不如我們一起想想方法改善現況,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