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精彩的暑假結束,即代表新學年正式展開,學生面對的是排山倒海的功課,而相信有一大部分家長面對的是無形的壓力,尤其是K1、小一或中一新生的家長,面對孩子踏入另一階段,既擔心孩子是否適應,又擔心自己是否能夠與孩子一同應付未來的新轉變。不過無論情況如何,家長只要掌握正向管教的小技巧,所有問題都會逐步迎刃而解。「微觀生活式」家長教育課程創辦人Ivy Ho將會以不同的情景,向大家分享「丁點點教育法」,協助每一位家長拆解管教難題。
關於子女的學業功課問題 一律以輕鬆心態處理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會遇到孩子「唔聽話」的時刻,尤其是開學階段,孩子未習慣重新上學的模式,家長管教時難免會遇到更多棘手問題,現在先來看看Ivy在網上家長講座中遇到的其中一個案例:
陳媽媽每次下班後回家,都會立刻詢問孩子功課進度:「你哋做晒功課未阿?快啲啦,仲要溫書,今年有呈分試阿!」、「今日喺學校開唔開心阿?做好功課未呢?」結果每一次的提問,都無法換來預期的答案與回覆,陳媽媽內心不禁焦急起來,亦因為功課問題未解決,腦內即時衍生出其他煩惱,再向孩子下達指令:「快啲準備瞓覺,再唔瞓聽日就好難起身返學!」面對孩子一連串的情況,陳太太的惡形惡相便開始浮現於臉上,不但將孩子與自己的距離愈拉愈遠,更打亂了新學期的安排與計劃,不論是起床時間,功課進度,還是休息時間,通通都無法安排妥當。
相信陳太的案例,同樣是大部分家長日常會遇到的情況。面對這類型的管教難題,Ivy主張利用「丁點點」解決方案,從每一項微小細節著手,先去除壓力,再以輕鬆心態處理。Ivy建議陳太每次入屋前,先深呼吸,將當天工作上的不快先放下,並且盡量記着開心的事,保持笑容步入家中。結果陳太維持這個習慣約一星期,孩子開始變得開朗,並變得主動與陳太分享學校發生的趣事,更會在飯後自動自覺完成功課,時間變得充裕起來,早前面對的問題亦逐漸解決。
其實這只是一個小例子,除了保持心境愉悅地回家,家長亦可以從一些小習慣開始做起,逐步拉近親子關係,當中包括關心、陪伴、聆聽。
回家做足五件事 有助促進親子關係
一 )歡迎與問候:主動向孩子問好,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和歡迎。
二 )專注和關注:給予孩子注意力和時間,專注聆聽他們的話語和需求。
三 )問題解答和支持:詢問孩子是否遇到任何困難或問題,並提供支持和幫助。
四 )共同活動和互動:與孩子一起參與親子活動和遊戲,促進親子關係和互相了解。
五 )休息和放鬆:給孩子足夠的休息時間,讓他們自由遊戲、閱讀或放鬆,平衡學習與生活。
做到以上5大要點,家庭氣氛自然會變得和諧,當孩子處於一個感到安全的環境,會較容易聽取別人的意見,從而培養每天自動自覺做功課及溫習的習慣。當父母與孩子能夠多交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便會變得願意向父母訴說遇上的困難與問題。這時候父母便可進一步協助孩子分析事情,培養孩子們的各種自我管理能力。
各位父母需注意,欲速則不達,先專注做好第一步,再循序漸進地進入另一個階段,關係需要時間建立,家長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家長 : 「我都想做到,但覺得好難,咁可以點做?」
不過知易行難,如何才能真正實踐並做好以上提及的事 ?許多家長或會想:「我都想可以做得到,但覺得好難,當小朋友好難教時,就會好勞氣,例如當小朋友一日未做好功課,就要好遲先瞓到覺,莫講話有時間玩… 」對於家長來說,面對的是一個又一個連帶關係的煩惱,難免感到手足無措,以下是Ivy建議各位家長需要做好的心理建設。
教育孩子是家長一份漫長的功課
想成功管教孩子,家長第一件事需要放下「做一次半次就會成功」的想法,同時亦要有心理準備,付出無比的耐性與漫長的時光。即使遲遲未有效果,都不要輕言放棄。
不只要「管」還要「教」
管教孩子,包含管理及教導,父母可留意一下自己是否只想「管」,而沒有「教」,而教的方式是「身教」。相信家長會想:「咁咪好慘,冇完結嘅一日?」
其實當父母「管」「教」孩子時,正正就是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的一個過程,如其保着「辛苦」的態度管教孩子,不要試着享受親子之間的每一個變化及美妙時刻。管教過程中,難免會有挫敗及失意的時刻,家長可為自己保留Me Time,平衡一下家庭與私人生活,從生活上獲取一點喘息的空間,提升個人滿足感,這樣有足夠的力量再與孩子共同面對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