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幼稚園面試準備5大竅門 多練習角色扮演+四周探索刺激思考

08-03-2023
幼稚園-面試準備-竅門

有些名幼在3月開始展開第二輪面試,家長如何準備幼稚園面試,提升孩子入讀機會呢?Elaine老師分享5件家長可以預備的事情,不論是考PN、K1、小一或插班都適用。


1. 溫習學校的面試形式和內容

每逢面試旺季,社交平台的媽媽群組會瘋傳學校考問什麼問題,甚具參考價值。大家也可上網搜尋學校的面試問題,或參考坊間書籍。學校考問的問題可能相似,但答題方向可能不同,她分享曾有家長答錯其他學校的教學理念,例如把天主教學校誤以為基督教學校,不同宗教的辦學理念其實不一樣。Elaine老師教路:「家長做完資料蒐集後,要嘗試用紙、用筆寫出答案,來一次模擬答題。」

同時,要認識大人和小朋友面試的形式,復常後學校面試會回復一對一的學術測試,例如考顏色、形狀。另有小組面試,老師觀察小朋友的社交。至於家長面試環節,老師或校長會與家長傾偈,問問為什麼想入這學校、問小朋友日常生活細節等等。家長可準備的是認識學校面試的流程,了解每一環節的重點。

2. 練習應對,自然流暢地答題

家長嘗試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因為是練習,Elaine老師建議:「家長可講多少少揀這所學校的原因。」至於小朋友,若他很怕陌生人或陌生環境,就要多練習,所謂習慣成自然。家長平時可作幫助他熟悉面試的內容,例如玩 role play(角色扮演),小朋友和爸爸/媽媽面對面坐,家長問孩子問題、請孩子講故事、聽故事後答問題等。

家長亦要為孩子訓練回答基本問題,例如「你幾多歲?」、「你叫什麼名字?」Elaine老師強調「習慣成自然」,去到考試就會表現好。不過她提醒:「小朋友做得多就唔做,所以家長不必日日問。問得太多反而唔會講。因為他們的心態是:你都知我都識啦。」她建議由住所的保安員、爸媽的朋友問孩子叫什麼名字,讓他練習。

本地升學|10月仲有得報名 直資私立學校小一入學懶人包

3. 表現幼兒的個性和特點

很多家長判斷小朋友成不成功是答到多少問題,當然要理解小朋友在真實面試的表現或會大打折扣,當他們答錯題目的時候,家長就很驚慌。事實上,老師是看重小朋友的性格和特點,例如有沒有嘴巴不說,但要用手指指着答案,或是開頭不答問題,但當老師重組問題後他又肯答呢?老師的角度是看到小朋友的特質,遠比他答到問題更重要。Elaine老師說:「老師不擔心教不懂他們,假如孩子是較慢熱,但觀察力較強,可能是 fast learner,老師也會揀他。」

如果小朋友不答題,家長可拍一拍他的膊頭,給予一些鼓勵,這些鼓勵是加分。另外,家長要培養小朋友的自主學習能力,因為香港很多幼稚園是以兒童為本,重視他們的興趣和自主能力,所以孩子要有好奇心去學習。若果孩子無慾無求,沒有興趣玩玩具或吃零食就遜色了。如果他喜歡解難和有好奇心,主動找玩具,這些小朋友老師都喜歡。

有時候,小朋友出其不意的答案,會令老師驚喜。例如問為什麼大象是灰色的,有些小朋友說:「因為他沒有沖涼」,老師會欣賞這答案,不認為是錯答案,所以家長在平日鼓勵小朋友多點探索,不斷給小朋友思考動腦筋。

幼小升學攻略 |Henry Sir 家長不知如何準備入學面試? 逐一探討5大必問範圍

4. 確保孩子有足夠的休息和營養

面試的時間往往不是遷就孩子,有時太早,有時會碰上午睡時間。家長又不能向學校改善時間,因為學校同時有很多面試。Elaine老師說:「改變不到學校,就改變自己。如小朋友習慣晚睡,但翌日要早起面試,通常表現都是很扭計,所以家長要預先調整。」

Elaine老師建議小朋友盡量少攝取精製的糖或精製食物,小朋友有健康身體就有很好的表現。

同時,要避免過度活動,例如下午要面試,上午就不要安排不同的課堂,因為小朋友上課、去玩要用精力。面試當日不要給他過度操勞,否則的話會有反效果。

5. 持續關注幼兒的學習和發展

小朋友每天都發展,家長需要知道孩子的發展和學習的程度是如何,Elaine老師說:「家長面試時,老師問的問題與幼兒持續發展很有關係,例如老師問平時你與孩子做什麼?如果家長很熟悉他的持續發展的話,可以回答:小時候與他玩多跑、跳、碰,現在大一些,就多同他閱讀,這些回答可以讓老師知道明白兒童發展。」

另外,家長可持續讓孩子做運動、社交活動,尤其現在不用戴口罩口,可為孩子建立正常的童年生活。幼兒需要健康、自信、積極,這些特質無論去到哪所學校都是老師重視的,學校也希望收到正能量的孩子。這些正能量是家長可培養的特質。

Miss Elaine Sin 專業幼兒上門家庭教師
Miss Elaine Sin是一位專業幼兒家庭教師,主張實踐蒙特梭利教學法,自大學起主修幼兒教育至今,擁有十二年幼兒家庭教育經驗。曾於不同機構,如幼稚園、幼兒學校、社福機構興趣班及商業機構幼教課程教學,亦服務超過100 位接受家庭教授的幼兒。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