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社會著重成效結果,很少人會關懷我們問道:你最近幸福嗎?生活有希望感嗎?多多少少個年少青蔥的夢,隨著柴米油鹽的蹉跎而燃燒殆盡,人生的目標,大抵輪落至恰似《魷魚遊戲》的參加者般在各種規則中苟存掙扎。累,不是從軀體體現,而是由心中蔓延。
生活倦怠,欠缺動力與目標在任何年紀也有機會出現,長期的心理倦怠會讓人失去希望感,亦損害了心理的韌性(Resilience)。人的幸福感與希望感,有如一個銀行戶口,當我們每一日積極地去儲存正面的資源,心靈戶口就會積存著許多心理資本,相反如果每一日主要是耗損,在遇到生活重大的事情或挑戰的時候,便很可能因為花光心理積蓄,而形成無法抵禦的壓力,甚至因而受嚴重的情緒困擾。希望、自信和樂觀一樣,對建立起心理的韌性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心理韌性,是抵銷我們日常生活上的挑戰和壓力最好的資源。
希望是根據人類可以達到目標的期待所主導的,同時,希望亦是人與生俱來的力量,當中包括了以下的能力:
- 對目標有清晰的概念 ,可以為自己在不同階段建立目標;
- 為達到目標建立執行的相應策略,知道如何一步一步達成;
- 啟動及維持到達目標的動力,堅持到底
當訂立了大大小小的目標,內在的動力和自動性便會啟動,推動我們向着目標能夠被實現的決心而執行。而對能夠產生成功計劃來達到目標的一些信念,則被視為達到目標建立的策略或者路徑,亦代表著相信任何問題都有很多解決方式的正面想法。
希望感是非常有力的能量,它令的我們發掘和利用個人的資源,實行目標與計劃,並有展望將來的能力。沒有希望感的人做事較無長遠目標,也欠缺快樂和生活的動力。希望感培養最直接的方式,是由最少的目標開始,在生活上達至對目標的期待,並感覺對自己的思維與埋行為有所控制。在執行目標時我們所應對林林總總的挑戰而達成小目標時,更可提升自尊感、積極情緒與及成就感,為我們儲存正面的心理資本。
想擺脫倦怠,擁有充滿希望感和動力,不妨嘗試一下今日生活上為自己訂立一些小目標,例如:訂立仔細的 時間表 ,在合理的時間裡面完成手頭上面的工作、為自己設計有營養又健康的一頓晚餐、放下我們的智能電話,抽出30分鐘去完成運動、拾起顏色筆,畫一幅畫、又或是一星期堅持每天5分鐘的靜觀練習等,好好關懷自己的身心靈,為自己建立長效幸福。
方婷小姐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樂融整合心理治療中心創辦人,現私人執業。近年方女士主要作臨床心理治療及教學工作,現兼任美國上愛荷華大學及香港青年協會講師,碩士畢業於香港大學佛學輔導、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及心理學及悉尼大學傳理系,並分別擁有電影、中國研究和心理學的學士學位,累積超過 10 年專上學院教育經驗,曾於港、台出版多本心理著作。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