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心理健康 | 過度讚美如何影響小朋友成長

22-08-2022
CPC 吳雅婷 過度讚美影響成長 _20220822

「你好叻仔呀!」

「測驗攞到90分,果然係聰明仔!」

「你攞到比賽冠軍,真係好有天份喎!」

以上的讚美說話是否都似曾相識?相信不少父母見到小朋友表現理想時,都會以類似的方式稱讚他們以示鼓勵。隨著「愉快學習」及「正向教育」於近年逐漸普及,很多家長都摒棄「細路仔要鬧」的管教方式,改以讚賞、鼓勵教育下一代。小朋友聽到讚美說話的一刻固然開心,家長都希望藉此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他們勇於嘗試,發揮潛能。不過,原來過度或無效的讚美反而適得其反,究竟家長要怎樣做才不會「讚壞」小朋友呢?

讚美太多對學習動機造成負面影響?

家長給予讚賞,很多時都是在小朋友達到某個目標的時候,正如上述例子中「測驗攞到90分」、「攞到比賽冠軍」,都是子女達到特定的目標時而給予的稱讚。根據行為學派的理論(Behaviorism),獎勵(Reward)有助增加理想行為。讚美本是獎勵的一種,毋庸置疑,家長都希望透過稱讚子女達到目標,推動他們繼續努力,爭取好成績。


然而,有研究顯示,給予過多的獎勵反而會摧毀內在動機。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Mark Lepper進行了一個經典的實驗,他邀請一班喜歡畫畫的小朋友,隨機把他們分成兩組,第一組在畫畫後會得到獎勵,而另一組則沒有任何獎勵 (Lepper, Greene & Nisbett, 1973)。過了一段時間,兩組的小朋友在畫畫後都不會得到任何獎賞,這時,第一組的小朋作畫的數量明顯減少,而第二組的小朋友則繼續興致勃勃地畫畫。由此可知,如果家長經常只是就著子女的成就而給予稱讚,這樣只會提升孩子的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小朋友變得只為得到讚美而爭取好成績,當有一天讚美減少時,他們就會失去努力學習的動力。


事實上,在教育過程中提升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更為重要,對於孩子本身感興趣的事,他們會主動地學習並堅持去做得更好,這種動力也比外在動機維持得更長久。

心理健康 | 如何提升孩子的學習動機?

讚美會影響小朋友的思維模式?

除此之外,家長很多時都會把成就連繫至孩子的某些特質,例如在子女取得好成績時稱讚他們「聰明」,久而久之孩子便會理解成「如果考不到好成績就是我不聰明嗎?」。「聰明」聽上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一種並非個人可以控制的因素,那麼被讚「聰明」的小朋友非但不會更努力,還可能會在一時失手後不願再嘗試,因為在他眼中,拿到好成績不是他能掌控的事情。心理學定Carol Dweck指出,反覆被稱讚聰明的小朋友會形成固定性思維模式(Fixed mindset),因為害怕失去好評價,他們會傾向逃避困難,忽略了個人可改變的因素,從而失去面對挑戰的勇氣。

怎樣才能讚得有效?

1. 讚美要具體,明確指出理想行為:與其說「乖仔」、「叻仔」,家長宜多就著孩子的理想行為表示欣賞,例如「你今日主動執拾好玩具,媽媽欣賞你嘅責任心。」,從而使孩子注視到自己的行為,而非個人的標籤或天賦,從而得到掌控感。

2. 在孩子遇到挫折時給予鼓勵,並強調後天可改變的因素:並非只有達到目標時才讚美,其實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也不妨欣賞他們的努力和付出,使孩子知道並非在做得好時才會得到讚美。當孩子感到被尊重、接納,就會勇於在失敗後繼續嘗試。即使當孩子達到目標時,也應強調後天可改變的因素,例如欣賞他「經過不斷練習後拿到冠軍」,把重點放回他努力的行為而非只欣賞到他的成就。

3. 適量、真誠的讚美,同時也給予合理的期望:「正向教育」的意思並非指家長只能讚美而不作負面評價,其實在孩子做得不好時也要如實反映的,最重要是在指出不足後,給予他們作出改善的提點,並相信他們能夠做得更好,這樣就能提高孩子的效能感,勇於繼續嘗試。

有效的讚美能引導小朋友認清目標和方向,使他們更有自信並勇於嘗試,培養終生學習的態度。讚美只要運用得宜,必定可以協助孩子健康成長。

參考資料:

Dweck, C. S. (2006). 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 Random House.

Lepper, M. R., Greene, D., & Nisbett, R. E. (1973). Undermining children’s intrinsic interest with extrinsic reward: A test of the “overjustification” hypothe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8(1), 129–137.

輔導心理學家  吳雅婷小姐(Janice)

現為教育工作者,積極參與提升抗逆力及推廣正向教育等相關工作,為中、小學提供支援,助學生健康成長。吳小姐曾於大學任職學生輔導員,為學生提供包括精神健康、壓力管理、朋輩及家庭關係等範疇的專業心理輔導,協助學生渡過大學時期所面對的挑戰。另外,吳小姐過去亦曾任職於多間輔導和教育機構,提供個人及小組輔導,包括社交情緒小組、提升學習技巧等,並發展網上教材,培訓大學生以提供到校輔導服務,支援學童情緒。吳小姐本身亦是一位註冊教師,曾教授心理學副學士課程,於中學任教期間亦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輔導。她深信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之處,致力幫助學生發揮潛能,建立正面自我形象。

香港樹仁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行為健康)
香港教育局註冊檢定教員
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家

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 | 為掩飾自卑而講大話?誠實需要坦誠信任
家庭教育 |「死忍」非健康的情緒管理

家庭教育-心理-情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