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健康資訊|酷熱天氣行山易受傷 6大遠足野外急救法

28-04-2022
健康資訊-遠足-急救

抗疫時期,不少人為了呼吸新鮮空氣,及增強身體免疫力,都會到郊外 行山 。不過,在行具挑戰性的山路時,很容易會受傷。特別是 夏天 酷熱天氣下,身體較易流失水份容易中暑!以下有6個 野外急救 方法,讓各位遠足人士可以自救之餘,更可以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

野外急救 : 拗柴

拗柴是最常見的行山傷患之一,指腳踝關節韌帶撕裂,一般常見於關節過度伸拉或扭動,引致腫脹、疼痛及瘀斑等。

行山 野外急救

面對扭傷腳情況時,可使用「RICE」處理法:

R: Rest 休息 – 於受傷後48小時內,讓傷肢休息,以免加劇傷勢。
I: ICE 冷敷 – 如出現紅腫情況,利用膠袋盛載冰塊,並敷在患處上,紓緩腫脹及痛楚。
C: Compass 加壓 – 利用彈性繃帶包紮患處,固定傷肢
E: Elevate 抬高 – 墊高傷肢,有助減輕痛楚。

新冠疫情|如何改善新冠後遺症?理大:康復八式助提升體能

野外急救 : 抽筋

抽筋也是常見的遠足傷患,一般是因為熱身及拉筋不足所致。於遠足時,若突然用力,同樣有機會令小腿抽筋。

行山 抽筋

當小腿抽筋時,應先伸直雙腳,再慢慢地抬起,將腳掌向上屈及壓向膝頭方向,然後輕按抽筋位置。

野外急救 : 出血

在行崎嶇山路時,容易跌倒及擦傷,有機會引致出血。

出血 野外急救

一般建議讓骨折以外的傷者躺平休息,及墊高傷者,再以清水沖洗傷口。以敷料遮蓋及壓住傷口止血,然後用繃帶包紮。不過,如果傷口有異物或斷骨凸出,應先固定傷肢,並於傷口邊緣施壓,包紮後檢查傷肢血液循環。

野外急救 : 中暑

遠足時難有遮陰處,不少新手都容易出現中暑情況,或致頭暈、噁心及氣促等情況,嚴重可能會全身痙攣或昏迷,需即時急救。

 中暑 野外急救

一旦出現中暑情況,盡量到陰涼地方休息,躺下並用物件墊高雙腳,讓血液流到頭部。同時,可飲用飲用適量含電解質的飲料,以補充身體水分。

野外急救 : 熱衰竭

新冠疫情|春季濕重易染病時令養生食物/防病湯水推介

熱衰竭 指待在過熱的環境下太久,身體持續的流汗,因缺失水分或電解質(鹽分)造成全身性不舒服。患者一般會有頭痛、暈眩、無力、定向力變差、噁心、嘔吐、出汗、皮膚蒼白、肌肉痙攣、脈搏跳動快但弱等現象。不過患者一般會保持清醒。

熱衰竭 野外急救

先將患者帶到陰涼地方。患者因為缺失水分或電解質(鹽分)而出現身體不適,若患者保持清醒,宜先給予0.1至 0.2%鹽水或運動飲料以補充水分及鹽分,並為患者降溫。

野外急救六 : 蜂螫

郊區昆蟲多,難免會遇上蜜蜂、大黃蜂等,一般不會無故攻擊人,若不小心觸動蜂巢,有機會遇上蜂螫,引致傷口腫脹、嘔吐、神智不清及血壓下降等情況。

蜜蜂 野外急救

如傷口有螫針,可用鉗子拔除,以冷水將毛巾完全弄濕,並輕敷於患處上,以減輕腫痛,一旦被嚴重螫傷,應盡快求醫。

大家遠足要萬事小心,留意自身安全之餘,也要顧及身邊的同行者。

相關文章
人仔細細|父母抗疫要冷靜 暖水洗澡才有助散熱
健康資訊|在家工作都怕中招?三大居家抗疫貼士
健康資訊|春天濕氣重腸胃差 袪濕必試三款食療一個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