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心理健康 |讓孩子學識拒絕

22-04-2022
CPC譚嘉宜讓孩子說不 _20220421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若常拒絕家長請求,難免帶來不方便與懊惱,如家長說「開始做功課喇」或「好夜啦,係時候上床瞓覺」,孩子的不情願會打亂日常作息安排,令家長需花更多時間、唇舌重回生活軌道。此刻,你或會想讓孩子說「不」豈不是進一步打亂陣腳?況且,孩子說「不」看似是與生俱來的能力,不用教的吧!

心理健康-拒絕-自我

拒絕的意義

每年4月30日是國際「沒有巴掌日」,提倡為兒童打造健康成長環境,防止兒童受到任何形式的虐待,包括身體虐待、疏忽照顧及性侵犯等。為人父母,都會盡全力保護孩子,但隨著他們成長,漸漸意識到能力所限,沒有可能無時無刻保護他們,因此讓子女學會自我保護是十分重要的。教導子女說「不」有助培養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增加說「不」的信心,尤其對於那些讓他們感到不舒服的事物,捍衛自身安全與福祉。

除此之外,鼓勵子女說「不」能建立積極自我形象,促使他們發掘、順應內在需要。透過學識拒絕,子女能逐漸了解個人喜好和學識堅持其觀點,自信而不失禮貌地表現自我。一些早期研究已證實更頻繁地說「不」的孩子,更懂得與照顧者協商,並且比同齡發展更成熟(Crockenberg和Litman,1990)。

心理健康 |應付孩子說謊三大建議

心理健康-拒絕-自我

逐步教懂子女說「不」學懂拒絕

單說一個「不」字絕不困難,困難在於令聽者願意接收、真正理解、懂得尊重我們的想法與感受。不但子女,父母亦須學會有技巧地拒絕。

一、重視雙方「同意」

人際互動是雙向的,給予與尋求「同意」,兩者缺一不可。同意(consent)是指一個人自願接受由他人提出、與自身相關的事物。家長可透過言語和身教讓子女明白你重視雙方的意願:鼓勵子女表達同意或不同意,有需要時大膽說「不」;同樣地要求他們尊重你的不同意。如此一來,他們會建立正確的互動概念,當他們說「不」,別人有責任尊重,確立他們表達意願的權利。值得一提,人們可能因擔心破壞關係而委屈自己,釐清拒絕請求不等於拒絕某人,意見分歧是人際關係的一部分。

心理健康 | 應付孩子發脾氣8大方法

二、設立明確界線

家長在親子關係中可清晰表明個人的界線(personal boundaries),成為子女日後關係建立的榜樣。設置界線與限制時,家長可多使用以「我」為開頭的語句,例如說「我不想你玩我的化妝品」以取代「不准玩我的化妝品」,前者比後者更個人化、更坦率。子女遵守規則,不再單純為了順從父母權威,而是尊重各人界線包括自己的原則。

三、持開放態度了解子女說「不」

當子女拒絕要求,避免立即反擊並命令他們做「你想他們做的事情」,應停下來深呼吸,並持開放態度問為什麼?表現出你重視他們的意見,鼓勵他們用語言表達感受和需求,同時讓他們明白適當的解釋能更有效地令別人理解。若子女能夠以禮貌的方式表達意見,值得家長給予積極反饋、讚賞,讓他們學會有禮貌地說「不」。

四、角色扮演

與子女進行角色扮演,讓他們具體地應用說「不」的技巧,知道什麼時候需要或無需提供解釋。情景一:當認識的成年人要求擁抱,但子女感到不舒服或不情願,引導他們說「我暫時唔想擁抱,下次先。」;情景二:當陌生人觸摸子女的私人部位,引導子女立即堅決地說「我唔想你摸我,立刻停止!」,然後馬上跑離現場並告知父母。扮演過程中,家長可先給子女如何拒絕的例子,然後引導他們創作個人拒絕方式,內化此能力。

心理健康-拒絕-自我

五、鼓勵子女獨立應對朋輩衝突

常常幫助子女處理手足之爭、朋輩衝突,會助長子女對成人的依賴,不懂用自己的聲音改變自身處境。當孩子們發生衝突,若不涉及安全風險,家長可放棄直接指導,利用提問促進子女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當孩子們在遊樂場爭鞦韆時,問你的子女有什麼需要?對方有什麼需要?怎樣令大家都感到開心、滿足?另外,讓子女知道有時重複說「不」是必要的,面對朋輩壓力,他們可能須透過多次和多種方式堅定地表達拒絕,不盲目順應別人。

容許子女向我們說「不」,家長短期內或會感到不習慣,但長遠而言是重要且值得。讓子女學識拒絕,不是把他們寵成「無王管」的小魔怪,重點是教導他們「尊重自己及他人的意願,保護自己及他人的福祉」。

心理健康 | 小小事都好緊張?十招應付易感焦慮的孩子

考資料

Crockenberg, S., & Litman, C. (1990). Autonomy as competence in 2-year-olds: Maternal correlates of child defiance, compliance, and self-asser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6(6), 961.

關於譚嘉宜女士(Chloe Tam)

譚女士曾於中小學、國際學校及私人教育機構,提供心理評估、個人治療、小組訓練和親職教育,改善學童的學業、情緒、社交及行為問題。譚女士現於大專院校及社會服務機構提供臨床心理治療予青少年、成人和伴侶等,工作包括個人輔導、生涯規劃及婚前輔導等。譚女士自求學階段一直致力推廣心理學,近年擔任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執行委員,繼續向社會大眾推廣心理健康。

香港樹仁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PREPARE/ENRICH (婚前準備/婚後成長) 評估認可協談員
性格透視®(一級)認可培訓師
日本和諧粉彩準指導師
Mindful Kids (Coach Level) 兒童靜觀導師

(以上文章內容,純屬專家個人意見,與本台/ 網站立場無關。)

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 | 世界紛亂讓人感到不安恐懼? 4招減輕孩子焦慮
心理健康 | 為掩飾自卑而講大話?誠實需要坦誠信任

心理健康-大話-誠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