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Interstitial Ad Example

【學童心理健康】擁抱孩子的 孤獨感

16-11-2021
FB_CPC_2111116

自疫情開始,社會無間斷地實施社交距離或隔離等措施,學校因此減少了課外活動,同時學生的社交互動亦受到限制。新學年開始後,部份學生亦要面對來自移民潮的另一挑戰,有學生也因此「失去」好朋友。對學生來說,面對這種失去,絕不只是一個玩伴,而是失去個人的情感連結。

朋友對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成長過程中有幾位知心好友,不但可以互相分享感受,亦可在遇到困難或被欺負時充當心理支援。但隨著移民潮及疫情幾波影響下,學生之間的友誼也較容易出現變化,所引起的精神健康問題也不容忽視。Loades等(2020)發表了一項快速系統回顧研究,分析了共八十份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的情緒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在接受社交隔離後, 孤獨感 會驟然增加,或會加劇出現焦慮和抑鬱徵狀的風險,家長應特別重視孩子在疫情期間所衍生的孤獨感。

關注孩子情緒健康 3大方法擁抱孩子的 孤獨感

孩子面對 孤獨感 ,日常生活中或會顯露一些端倪,建議家長可多觀察孩子的身心變化,例如有否失眠、發惡夢、胃口變差、突然脾氣暴躁、抗拒上學等,家長可以透過以下方法嘗試了解及疏導孩子的感受:

1. 切忌只說「沒有了這個朋友,你可以再認識另一個」

家長說這樣的話,出發點往往想鼓勵孩子由另一角度理解事物。但是,在孩子角度,這種說話會被理解為家長不尊重他/她的朋友,亦忽視他/她的感受。若孩子「失去」好友,建議家長先以開放式問題(Open Questions)探索孩子的想法與感受,例如「知道你好朋友剛退學,媽媽最近見你吃飯也沒甚麼胃口,不如嘗試告訴我發生甚麼事情?」。

2. 同理孩子的孤獨感

孤獨這種感受對某些孩子來說可能會感到陌生,家長可以多觀察孩子的表情與非語言動作,再利用情感反映技巧(Reflection of Feelings)協助孩子說出內心的感受,例如「爸爸見到你最近時常皺著眉,回家後又比較靜,看起來有點悶悶不樂,是嗎?」。

3. 強調情感連結仍可延續

面對孤獨感,最重要是讓孩子先感到被明白,並與其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建立情感連結。因此,家長必須先做好前兩點作為基礎,才慢慢向孩子提供解決方法(Giving Solutions)與朋友延續情誼。家長可嘗試列舉不同的通訊方法讓孩子選擇,如社交媒體、視像會議、線上遊戲等,希望讓孩子藉此感受到情感連結不受地域所限,只要大家用心維繫便可延續關係。

參考文獻
Loades, M. E., Chatburn, E., Higson-Sweeney, N., Reynolds, S., Shafran, R., Brigden, A., Linney, C., McManus, M. N., Borwick, C., & Crawley, E. (2020). Rapid systematic review: The impact of social isolation and loneliness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59(11), 1218–1239. https://doi.org/10.1016/j.jaac.2020.05.009

This image has an empty alt attribute; its file name is 余鎮洋-683x1024.jpeg

余鎮洋先生
香港樹仁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輔導心理學)
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證書課程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亞洲專業輔導及心理協會註冊臨床督導

余先生專長於幼兒、兒童、青少年、大學生及家長工作,曾在主流幼稚園、小學、中學、自閉症學童學校、特殊學習障礙機構,以及不同私人及社福機構提供個人及團體輔導、心理評估和生涯輔導服務。余先生亦致力研究及推動正向的輔導及教養方法,積極於不同大專院校、學校及社福機構舉辦個人成長、生涯規劃、精神健康講座與工作坊,對協助掘個人潛能及強項亦別有心得。

【家長注意】不是100分父母,就不是「好父母」?家長也要關懷自己